功能選單
 
金銀紙起何時,眾說紛紜,考諸古籍,較可信者為《愛日齋叢鈔》:「南齊廢帝好鬼神,常剪紙為錢以代束帛,而有紙錢。」「《唐書》王嶼傳曰『漢以來葬者皆有瘞錢,禱神而用紙錢,則自王嶼始。」從各種歷史文獻及出土之文物顯示,在唐宋二代,確定已有紙錢冥器之使用。「冥紙在廣義上所指的是宗教與民間在祭祀時所用的紙製品,在中國約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;於唐末宋初時期起紙張漸漸在社會中成為大宗的消費品之一,而其中以焚燒所用之紙錢為大多數,除了一般所熟知的紙錢之外,另外還包含了仿製成食衣住行用品與役具。彙整四則民間對於金銀紙的緣由:


第一則:有關蔡倫
話說東漢蔡倫總結前人經驗,始用樹皮、麻頭及破布等原料造紙,世稱「蔡侯紙」。新產品一推出後世人不解其妙處,導致滯銷。蔡倫為了大量推銷自己的產品,夥同妻子串通設計。詐死臥躺在無底棺材內其妻在棺木前不斷燃燒事先準備好,上頭貼有銀箔的長方形紙錢,一些前來祭弔的親朋好友甚惑,問明原由,其妻曰:此為陰間通用貨幣,在靈前燒此紙錢,可助亡者在陰間疏通獄卒,賄賂閻王如再繼續燒紙錢或許七日後可清醒復活。不出所料,蔡倫七日後,從棺木中復活,眾人大驚,咸信燒紙錢可積功德,延長壽命,從此燒紙錢之風,相沿成習至今。

第二則:有關唐高祖
相傳唐高祖李淵,於隋末,趁全國大動亂,乘機起兵政變,自稱太上皇。在這一連串的爭霸中,李淵離鄉多年,等天下底定,返鄉見慈母已仙逝多年,在廣漠墓園,遍尋不著先母的墳墓,聽說此時唐高祖將攜帶前來的紙錢,分置在各墳墓上,上香禱告曰:「我是李淵,今前來祭拜家母,如哪一座墳墓為家母之墓,就請享用此紙錢吧!」禱告不久但見其中一墓的紙錢倏而消失無存,因而斷認此為唐高祖母親之塋。

第三則:有關唐太宗
第三則係由吳承恩的西遊記延伸而來的:
唐太宗貞觀十三年,宰相魏徵夢中斬龍王,龍王忿恨難平,下陰府控告太宗,太宗因而昏迷多日,原來其靈魂出竅遊至地府。當他行經枉死城時,遇見當年南征北伐被他殺死或為國捐軀的冤魂前來。要求施捨,此時太宗身無分文,幸虧閻王指點說:「開封城有一義民名叫林良,平素樂善好施、濟貧助僧,屢積陰德,而且常常以自己的名字燒紙錢,儲存在陰府的銀庫,據統計達十三庫之多」。太宗遂寫借據向陰司兌借金銀一庫房,分贈打發各冤鬼散去,太宗才得返魂。
回到陽世的太宗,隨即遣吏攜帶所借的銀錢至開封府歸還林良,林氏不敢收,就以此款建廟修祠此事就這麼普傳下來,皆信燒紙錢可以幫助亡者。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誕辰(俗稱天公生),就是要燒這種天公金。天公金要比一般金紙大得許多有尺一和尺三兩種尺寸,上面會有一大張金箔,印了一些吉祥圖案,並寫上『叩答恩光』等字,表示對神明的感謝。

第四則:
自漢朝以後開始,比如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嶼說︰「漢以來,喪葬瘞錢,後世以紙寓錢為鬼事。」
這是說從漢朝開始,人死之後,喪葬之時,要用錢幣與死人同葬。至於用火焚燒,可能與拜火教有關,相信火神能將所燒的東西傳達給鬼神。印度教梨俱吠陀中的阿耆尼(火神),就有如此的功能。拜神祭祖,是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習俗之一。依民習俗,年中三大節日上元、中元、農曆春節拜神祭祖是主要儀式,在焚香許願之後,燃燒紙錢是最後的過程,此時以銀紙、九金等為主,此外,從商的市井商賈,更是在農曆初一、十五或初二、十六日,備妥了牲禮素果及大量的紙錢來「買」通過往的鬼神。
 
 
 
  © 2010 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版權所有|建議螢幕解析度 1024 x 768
本局電話:08-735-1911 服務時間:08:00~17:30 90067 屏東縣屏東市北興街56號
環保陳情:080-0066-666、08-735-1928 服務時間:00:00~24:00